PaperCheck论文检测机构    >    知识专栏    >    新闻资讯   >   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该“建群”了!

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该“建群”了!

发布于 2022-03-19 17:57:59

  作者 | 李言荣

  第二轮“双一流”名单的公布,大大强化了“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位置。

  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强调要“弱化‘双一流’身份”,但相信此轮过后,高校对于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会进一步提升。

  然而,在我看来,对于高校,尤其是对于高水平大学而言,学科建设固然重要,但目前我们已经到从传统的一流学科建设向一流学科群建设转变的阶段了。

  也就是说,高水平大学可以将自身的学科发展重心从单一的学科建设自主地转移到学科群建设中来。

  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有一个大的背景,即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在某些重大科技领域已经开始走进世界的“舞台”中央,并开始从“跟跑”向“并跑”乃至局部“领跑”转变,而前者与后两者对于学科发展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在“跟跑”阶段,学科是可以进行相对细分的,因为这样才能在某个具体领域跟得紧,否则就容易掉队;

  而在后两个阶段,科研更加强调的是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几乎没有一个重大问题是可以单靠一两个单独的学科就可以解决的,由此也就凸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这种以解决复杂问题牵引出的学科交叉和学科群落,就像拨出萝卜带出泥一样是自然生长的,不是人为把几个不同学科凑到一起,形成人工交叉复合。

  从现实层面考虑,众所周知,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把所有学科全都建成“高峰”,往往有几个顶尖学科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双一流”建设针对的也基本是此类学科。

  然而,露出“海平面”的学科永远是少数,更多学科则在海平面下,对其起着重要的支撑托举作用。

  基于此,也就产生了大学内部“双一流”学科与非”双一流”学科的平衡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学科生态”问题。

  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普通学科的发展,也会对“双一流”学科的峰值和可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

  在我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依然在于将相关学科视为一个整体,以“学科群”的形式进行整体布局,由此形成多学科大雁编队式的局面。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组成此类学科群的学科门类同样不能是人为设计出来的,而必须是围绕某一具体问题所自发形成的。

  换句话说,此类学科群的中心并不是某一具体的学科,而是要解决某个具体的大问题,这一点与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科组织模式是不一样的。

  因此,对于高水平大学而言,由“一流学科”向“一流学科群”转变的关键,就在于科研上要改变此前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组织范式,更多地尝试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中心进行科研活动的组织。

  这几年,教育部的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探索。

  对于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在未来的“双一流”建设中,也应该在这方面给予有条件、有水平的高校更多自主权,允许它们根据自身实际,更加灵活地进行学科组织方式改革,从而使得学科组织架构更加合理化。

  (作者李言荣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记者陈彬采访整理)

 

来源:中国科学报

阅读量: 107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客服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