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Check论文检测机构    >    知识专栏    >    新闻资讯   >   “科技自立自强与人才培养”论坛成功举办

“科技自立自强与人才培养”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于 2023-04-22 21:29:3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2022年12月18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考试专业委员会、教育认证专业委员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在云端成功召开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2学术年会主题为“科技自立自强与人才培养”的平行论坛。多位专家学者云集线上作专题报告分享,有两万余名各地会员及教育、科技等人士在线参会。

  会议先后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双鼓、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清华附中原校长王殿军教授、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主持。

  在主旨报告阶段,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介绍了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的亲切关怀。他认为,做学问,问题驱使是原创,方法驱使是改进;做研究,要理学思维,工科实践,哲学表达。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做别人想不到的事;做人,要有胸怀,眼界高、眼光远;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要并举,培养国际一流才是最高目标。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原主任李普认为,科技人才体系建设已进入新的阶段,当务之急必须下大力推进科技人才法制化和政策体系化、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人才组织动员机制、强化国家战略力量释放科技人才活力工作、推动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政府对科技人才的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引才引智的途径、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等等。

  王殿军教授通过十多年来在清华附中的艰辛探索,形成了两套完整基于大数据的师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并已在全国数十个省市区域推广应用,覆盖了数百万学生。他认为,要真正解决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问题,必须抓住发现、培养、评价三个关键环节;必须实施以“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能力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多维评价;必须开展以向“识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能力进阶式评价与培养体系的实践;必须走以A+B双轨制为主要思路并充分兼容和考虑现有教育体制的评价改革路径;必须依托数智技术为拔尖创新人才评价与培养全面赋能。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原副秘书长张宁认为,要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提高国际胜任力水平,对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来说,必须要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中国的国情,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对于中国的青年学生来说,更需要培养国际可迁移的专业能力,培养尊重多样性;培养有效沟通的能力;培养协同合作能力;培养领导管理能力,等等。

  在专题报告阶段,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益东认为,原始创新是一流人才的事业,利用原始创新成果的结构特征、长期坚持的过程特征、职业学者的行为特征,十年磨一剑成果的综合特征,加上“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可以实现原始创新成果的及时评价和一流人才的及时甄选。因此,用原始创新成果作为学术招牌标定一流学者桂冠,一目了然,“唯帽子”不攻自破。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王云海认为,提高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必须把握好四个关键指挥棒:一是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政治指挥棒,牢记“为谁培养人”的初心使命;二是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培养指挥棒,明确“怎么培养人”的实施路径;三是以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评价指挥棒,确立“培养什么人”的目标方向;四是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文化指挥棒,营造“文化吸引人”的制度环境。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回顾了近五年来北京大学在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同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一是继续完善北大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继续办好国际组织高端论坛;二是鼓励更多院系参与到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中来;三是整合全校资源,与国外优秀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四是全部完成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列教材的出版;五是尽快启动高水平国际组织数据库的建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庆、副理事长俞亚东认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克服二者在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上存在的分离、背离问题;必须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文素养一体化培育”新路,把教育系统和社会领域的人文教育有序衔接、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为支撑现代化建设培养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虹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坚持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构建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战略机制;要优化顶层设计,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化;开展梯度性、过程性、全员性心理教育人才队伍培养;建立多元化、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考试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原院长郑方贤教授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夯实教育教学新基建,即“四金一化”:建好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建设质量文化;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解决“卡脖子”问题;新工科方面,要把握新的工科专业的新要求,推进理论研究、内容方式、组织模式及实践体系创新;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国家元实力,解决“卡脑子”问题;推进新文科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解决“卡嗓子”问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认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李文远认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教育组织–教育组织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标准,是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国际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一个里程碑,适用于大中小学及各种成人学校、培训机构;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组织的标准化、系统化和结构化管理;有利于提供包容而公平的高质量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与地区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的协调整合。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伍宸认为,我国高校集聚了全国超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高端学术人才积聚、高技能人才吸纳和培养以及国际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上有其独特的优势;要充分发挥高校在高技能人才吸纳和培养上的战略优势。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和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培养质量;要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中枢的战略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要建立起广泛和实质性的人才交流机制。

  在论坛接近尾声的时候,刘益东、王云海、张海滨、陈虹、郑方贤、李文远、伍宸等七位嘉宾举行了圆桌对话。大家就如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等话题,纷纷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在当前我国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人才中心的新形势下,需要通过基础教育改革以及强化中学与大学教育的衔接等方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需要积极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借助国际化办学等方式聚天下英才而育之、而用之;需要积极探索实现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模式,三者既互为条件,又互相支撑,以此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合力。

  最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李志民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论坛紧紧围绕“科技自立自强与人才培养”这个主题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强国目标,就如何加强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及评价、高校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如何定位、高校在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中其机制应如何完善建立等发表了许多新观点,提出了许多新建议,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大学的高度决定国家的高度。我们要增强高等教育赋能人类幸福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阅读量: 90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客服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