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Check论文检测机构 > 知识专栏 > 新闻资讯 > 杜玉波: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杜玉波: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于 2023-04-04 17:53:42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欢迎各国朋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需要我们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时代性课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相聚武汉,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主题,可谓恰逢其时、很有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10月,我国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制定的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主题是“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对全球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使命、赋予了新内涵。
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包含全纳、公平、优质、终身学习四个关键词。
——全纳意味着高等教育将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这就需要各国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诉求。
——公平是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需要各国下大力气解决好教育资源不足或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优质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随着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规模的持续扩张使得高等教育体系越来越庞大,优质高等教育供给问题越来越突显,需要各国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确保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人类发展的现实需求。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与创建有效的终身教育模式是普及化阶段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包含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三层含义。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是指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身必须采取切实可行举措确保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确保高等教育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就是要把可持续发展视为教育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视为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使命。在教材和课程内容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系统向学生传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储备、奠定良好智力基础。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就是要以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积极主动解决阻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有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众多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学作为学术组织,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是其天然属性。16世纪中叶以前诞生的一些企业早已不知所踪,唯独许多大学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学能够不断创新知识、不断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大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知识宝库”。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大学的支持。千百年来,大学不断破解人类社会遇到的各种难题,不断扫除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大学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面向未来,人类社会将一往无前、继续前行,依然离不开大学的支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采取多种举措,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增加经费投入,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自2012年以来,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有力保障和推动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截至2021年底,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
——推动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中国政府坚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获得感不断提升。教育公平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在不断拓展教育公平“广度”的基础上,深化教育公平的“深度”,实现从基本教育公平全覆盖到更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广覆盖。高校学生资助实现了应助皆助。深入推进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119所部属和东部高水平大学参加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实现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高等教育公平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发展优质教育,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博士生50.9万人,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以本科教育为本逐步深入人心,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推进,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水平等得到显著提升。
——服务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日益提升。高等教育主动将自身发展“小逻辑”服务服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持续增强。十年来,高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牵头建设了38%的国家高端智库,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承担了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累计培养了高素质专业人才7700多万人,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前,各国人民谋发展、促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各国带来的机遇更加广阔。我们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打造高等教育中国范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高等教育中国范式就是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治校办学全过程,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示中国高等教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高等教育中国范式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要建构我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让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走得更稳。
——我们要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树立质量意识、抓好质量建设、建成质量文化。要抓好人才培养这一根本质量。无论高校未来怎样发展,人才培养始终是其首要和核心职责,离开人才培养,高校将不复存在。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抓好高等教育“高峰”质量。我国高等教育的“高原”已形成,但“高峰”的高度还不够,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抓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围绕国家“四点一线一面”战略布局,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要抓好服务质量。发挥高等教育“集聚—溢出效应”,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走得更实。
——我们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联合国教育峰会将“促进数字学习和转型”作为教育变革的五大议题之一。目前全球高等教育还未达到相对均衡、高质量的发展状态,而“互联网+教育”是信息时代下具有迭代性质的高质量资源扩展方式,是促进全球优质资源均衡共享的有效途径。要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通过教学创新和变革将高等教育推向数字空间,推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要加快数字化发展,积极探索数字治理方式。以开放科学为路径,以智慧课堂作为平台,推动建立没有围栏的全球大学,让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走得更远。
——我们要开创对外交流合作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等教育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外交资源”,我们要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效益和可持续性,让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走得更深更广。要建立全球高等教育伙伴关系,发挥粘合剂作用。面对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通过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传播与人才培养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成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达成全球共识。要促进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发挥润滑剂作用。持续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文化互信机制,通过对等交流,实现求同存异。要超越学科界限开展学术创新,发挥催化剂作用。面对全球性的社会发展问题,高等教育各学科、行业领域内的学者和科研人员通过加强经验互鉴,协同共创,寻求最佳方案。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携起手来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行稳致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11月26日在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的报告全文】
阅读量: 495